机器人在上海工厂:3小时搬运800多个周转箱0失误
- 2025-07-10 07:17:39
- 173
2025年,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一边是人形机器人在日常场景中频频“出圈”;另一边,工业机器人不再满足于机械臂的精度与负载竞赛,向着更自主、更柔性、更理解环境与人需求的协作形态进化。
7月9日,上海智元机器人的A2-W在汽车工厂进行了常态化拆垛搬运作业直播,3小时0失误,展现了其在长时间、高强度、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中科新松在沪发布了两款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局限的人形机器人,一个双臂柔顺、一个“能屈能伸”。
“上岗”一个月获好评
7月9日,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企业富临精工的工厂内,上海智元机器人开展了长达3小时的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作业直播,展示了其自研的通用具身机器人远征A2-W“上岗”一个月以来,进行常态化拆垛搬运作业表现。
在直播中,远征A2-W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作业3小时0失误,展现了其在长时间、高强度、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与此同时,远征A2-W还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可现场实时识别人员、周转箱及其他障碍物,自主规划路径、调整或暂停作业,在与人共享作业空间时,具备安全冗余机制,从而实现高效协作。
此外,通过双臂协作与高精度操作,远征A2-W可抓取、搬运、放置不同尺寸与重量的周转箱,并且在托盘料箱码放不规范时,它还可自主识别并调整姿态抓取,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时,也能自主纠错并持续运行,显著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对于这位“上岗”才一个月的机器人新员工的表现,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评价:“A2-W机器人在抗干扰、纠错能力上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尤其在面对非标准化操作时,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并且它还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枯燥乏味、重复性强且对身体有伤害的工作。我们相信,通用具身机器人将在未来工业场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透露,远征A2-W作为智元机器人工业场景的主力产品,涵盖搬运、分拣、组装等多种工种,已实现小批量商用部署。目前,公司正处于工业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关键阶段。未来1-2年内,智元将加速本体与算法的迭代,推动通用具身机器人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一个双臂柔顺,一个能屈能伸
7月9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在沪正式发布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产品——睿可MR73A与睿可MR73B。两款人形机器人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单一功能”的局限,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
睿可MR73A工业机器人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作业方式的创新。
其中,睿可MR73A是拥有27个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作业方式的创新。比如,它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和牵引拖动操作,并配备躯干避碰与外力碰撞检测系统。这意味着,睿可的双臂不再是刚性的执行末端,而是具备了感知接触力、动态调整动作甚至允许人类直接引导的柔性协作能力,提升了人机并肩作业的安全性与流畅度。
同时,睿可MR73A集成的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能力,能在仓库、工厂、展馆等复杂场景中自主移动,结合其多物体识别能力,灵活执行搬运、拾取、巡检、导览等多样化任务,成为一个移动的多面手。该款人形机器人搭载的语音大模型和多语言支持,以及融合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的AI视觉技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场景中的智能交互能力。
睿可MR73B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
另一款睿可MR73B则致力于成为更可靠、高效的“腿”与“升降平台”,其最大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能以1m/s的速度移动,并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及关键的自主充电功能,充电时长为2小时。得益于“能屈能伸”的智能升降能力,睿可MR73B在物流仓储场景中能自如适应不同高度的货架进行存取作业,或在产线上下料环节满足不同工位的高度需求,有效打通了空间限制,成为优化物流效率的关键一环。
中科新松总经理李法设坦言,人形机器人作为前沿方向,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仍在发展中。在同一个时间节点推出定位互补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同时布局侧重不同能力的产品形态,有助于在多元场景,如工业复杂操作、高效物流搬运场景中并行技术探索与验证技术、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未来,中科新松将在“人机协作”这一领域推动“人与机器共同创造”的理念,让技术与人类需求共同进化,创造更智能高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体验。
- 上一篇:美国加州街头变战场
- 下一篇:村民用来测水质的玉米苗被连夜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