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出现新变数? 美企高管被限制离华, 中方把话挑明

  • 2025-07-24 23:38:30
  • 132

据环球网报道,7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证实,美国富国银行高管茅晨月因涉及中方在办刑事案件,被依法限制离境。此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而恰在此时,中美贸易谈判也出现新动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更改谈判议题,要求不许中方购买俄伊石油,一系列事件让中美关系走向再度充满不确定性。

据了解,茅晨月为美国富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常务董事,长期负责亚太地区供应链金融业务。其业务范围涵盖高达26亿欧元的跨境融资项目,涉及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的全球供应链金融网络。因该领域涉及应收账款转让、跨境资金结算等环节,向来是反洗钱监管重点。2024年修订的《反洗钱法》更是将“虚构贸易背景转移资金”列为重点打击对象,茅晨月主导的部分项目或因交易真实性存疑触发监管审查。

依据中国法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案件的外国人可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外交部也强调,案件处于调查阶段,茅晨月有义务配合,其合法权益也会得到充分保障。目前,茅晨月居住在上海涉外公寓,可正常通信并接受领事探视,这一“限制性保障”模式,既体现案件严肃性,也彰显中国对国际人权标准的尊重。

面对此事件,美国方面反应强烈。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强硬表态,称中国的出境禁令可能危及中美双边关系,敦促中方立即允许受影响的美国公民回国。但这种说辞完全是无理取闹,不管是哪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就得遵守中国法律。中国在处理该案件时,完全是依法依规,美国妄图干扰中方司法执行,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侵犯。

富国银行在事件曝光后紧急暂停所有员工赴华行程,并启动内部合规审查。这一反应折射出跨国金融机构对中国监管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要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已对12家外资银行开展跨境资金专项检查,发现违规问题37个,涉及金额超20亿元。可见,中国加强金融监管是常态化动作,并非针对个别企业或个人。

在美企高管被限制离华事件引发关注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可能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伊朗石油的议题。他称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言下之意,就是不许中方购买俄伊石油。

美国这一要求可谓毫无道理。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是基于正常的商业合作和能源需求。俄罗斯和伊朗都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中国与它们的能源合作由来已久,这是在国际能源市场框架内的正常交易,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美国却妄图将其政治化,纯粹是霸权行径。

贝森特此举并非偶然。此前,特朗普就曾放话,若在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且对于部分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美方还将实施所谓的“二级制裁”。如今贝森特旧事重提,就是想将中美贸易谈判与美国对伊朗、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挂钩,把贸易谈判当作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

从美国自身角度看,其国内石油产业面临困境。2025年4月美国页岩油日产量虽达到1346.8万桶,但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油企急需开拓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自然被美国视为潜在“救星”。美国一边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又希望中国购买其能源产品,这种自相矛盾的策略,恰恰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混乱。

原本,中美贸易谈判已历经两轮,在日内瓦会谈和伦敦谈判之后,双方互降关税,美方降低了对华技术门槛,中方放宽了对美稀土出口,并达成了为期三个月的“休战期”。6月初的中美元首通话进一步稳定了两国关系,此后中美外长在吉隆坡的首次会晤更加深了双方理解。眼看第三轮谈判即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却因美财长突然更改议题,让谈判前景蒙上阴影。

倘若美国在谈判中一味坚持不合理要求,如逼迫中国停止购买俄伊石油,谈判很可能陷入僵局。毕竟,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问题上,向来不会轻易妥协。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合作不仅关乎能源供应稳定性,也是构建多元能源进口渠道的重要举措,不可能因美国压力就放弃。

从另一角度看,美国内部其实也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政策最温和的当属特朗普本人,而其周围鹰派人士,如贝森特、卢特尼克等,则更为强硬。此次贝森特提出将中国购买俄伊石油纳入谈判议题,很可能是特朗普团队内部妥协的结果。特朗普在决策时,不得不一定程度上向鹰派团队让步,因为众多事务需这些鹰派充当马前卒。但这种内部博弈反映到对外政策上,就使得美国政策摇摆不定,也增加了中美谈判的复杂性。

不过,中国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在稀土领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压倒性优势,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只要中国稍微收紧出口政策,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就会面临巨大冲击。此外,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重要筹码,美国企业早已深度依赖中国市场,一旦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商界将遭受重创。近日,多家美企高管已被曝出正争相申请访问北京,试图稳定中美关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商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