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掇刀: 从“不可能”到“一定能”的逆袭密码
- 2025-07-10 06:13:47
- 315
荆门掇刀,位居中国之中、湖北之中,虽然在地图上占据了“天元之位”,但过去因其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很多外地人甚至不知道“掇”字怎么念。当地的干部外出招商拜访客商时,得到最多的答复是“听都没听说过,投资?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这个曾无数次吃了“闭门羹”的鄂中小城,近年来竟有60家上市公司争相在此投资建厂。刘金成、许开华、魏建军、曹德旺、李宁等“大佬”的名字,频繁地与这个地方联系起来。
从“听都没听说过”到“投资首选地”,把“不可能”变为“一定能”,掇刀靠什么逆袭?
一座中部小城,4家企业产值均过300亿
作为一个中部非省会城市的地级市辖区,掇刀区面积517平方公里,与荆门高新区一体化运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个仅占荆门市4%国土面积的弹丸之地,却成长出4家年产值过300亿元的企业。
亿纬:400亿打造锂电“航母群”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是荆门人,博士毕业后创业,深耕电池行业40年。
从高处俯瞰荆门高新区,一栋栋连片分布的黄色厂房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就是亿纬锂能荆门基地的标志性建筑,连起来有4000亩。
站在时间轴上看亿纬,就能感受到刘金成和他的团队投资掇刀基地的决心之大。从2012年刘金成回乡投建第一条电池生产线开始,十三年间,亿纬投资规模从1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厂房面积从几十亩扩展到4000亩,产能从3GWh飙升至169GWh,员工数量从几百人增加到上万人。
裂变扩张的十三年,亿纬几乎每年都有大项目开工、投产,到现在已经建成9个厂区、16个电芯工厂,产能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一。
V圆柱电池事业部产线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最大年产能规模超15亿支,超级工厂产线1分钟可完成一个完整电池组生产,发布并投产行业首个容量600Ah以上的MB56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亿纬极致制造令业内瞩目。
站在全球市场看亿纬,2024年,亿纬的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
产能几何级扩张的同时,产值在狂飙。2024年,亿纬在荆门突破产值400亿元。随着亿纬锂能超级工厂去年底一期的投产和今年二期的开工建设,这个位于华中地区最大的锂电“航母群”正朝着千亿目标急驰。
长城汽车:凤凰涅槃创产业奇迹
要说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的现象级赛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属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掇刀造电池,掇刀也造汽车。
人们所熟悉的长城汽车坦克500、坦克400、哈弗H5、山海炮、金刚炮等畅销车型就产自这里。
今天,我们看着一辆辆新车从位于掇刀区的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下线的热闹场景,难以相信五年前这里的冷清。2019年,荆门猎豹汽车项目陷入破产清算困境,数十亿的资产就此搁置。
2020年,长城汽车落户掇刀区,这里摇身一变成为长城汽车在华中最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平均105秒就可生产下线一辆整车。
2024年,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生产整车15.3万辆,实现产值333亿亿元,成为湖北省单个企业新增产值排名第二的企业。
掇刀不仅绝处逢生,更有了意外之喜。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拥有乘用车和商用车双资质,可以生产长城汽车旗下所有车型,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功刻荆门、铸造长城”,这是矗立在长城汽车荆门工厂大门口的八个大字,正好诠释了这家国产汽车头部企业毅然决然落子掇刀的决心和信心。
就在工厂正对面,被车友誉为“华中第一锅”的长城汽车越野基础,自今年4月初开展“涮锅”挑战活动以来,迅速爆火出圈。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爱好者喊着“开着坦克架着炮、越野皮卡荆门造”的口号,尽享“工业+文旅”带来的独特体验。
当一辆辆长城汽车从这里驶向全球,荆门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向死而生的涅槃历程,让掇刀人由衷自豪。
格林美:管委会押上办公楼支持创业
2003年,格林美的许开华博士从深圳背着一包专利找上门来,想在掇刀创业却没有启动资金。当地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荆门高新区管委会唯一一栋办公大楼抵押给银行,贷款800万元支持这个创业项目。
“当时很多人觉得我们疯了。”一位参与决策的老干部回忆道,“但我们就认准了这个项目的前景。”事实证明,掇刀人敢押宝,也押对了宝。2010年,格林美成功上市,将募集资金的80%都投到了掇刀的基地。如今的格林美,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在“镍钴钨稀有金属回收利用、超细钴粉循环再造、动力电池用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制造”三个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真正实现了“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作为全球超细钴粉市场的霸主,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连续11年稳居第一位。
如果说当初抵押办公大楼的掇刀人彰显了沉舟破釜的担当和勇气,那么这家以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起家的企业,在掇刀这块开放的沃土上也将“变废为宝”做到了极致,格林美搭建的新能源材料生态圈,正在以“亩产亿元”的惊人效益,重新定义“循环经济”的价值维度。
荆门石化:“油转特”能让火箭飞天
提起荆门的工业,老荆门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荆门石化,“没有荆门炼油厂就没有荆门边座城市。”4家300亿企业里面,荆门石化资历最老。
荆门因石化而立市,毫不夸张。经过50多年的发展,荆门石化已悄然从单一的燃料型炼油厂转型为集燃料油、润滑油、化工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石油化工企业。
如今,本地人对“荆门炼油厂”的称呼越来越少,正如那条位于掇刀区白庙街道的“炼厂路”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消融在城市的大交通网中。今天,石化人谈得更多的是“油转特”。
这个炼了几十年成品油的老国企,主动顺应市场转型升级,果断切入了特种油品赛道,新开发的20余种新特产品一炮打响:首套高温合成导热油项目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动物疫苗用油、聚烯烃用白油成功替代进口产品,N4010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等绿色环保型产品通过全球最大胶粘剂生产商德国汉高技术认证,成功使用常规原料生产火箭燃料油为国家保供。
截至目前,荆门石化特种油产量和市场份额稳居全国前三,其中68/100#工业白油、纺织专用白油、沥青再生剂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在掇刀辖区,一个百万吨高端绿色特种油品基地正火热建设中。这块50年前的“三线”战备基地,开辟了全新的战场。2024年,荆门石化实现销售收入428.23亿元,实现税收85.37亿元,创历史最好纪录。
三大产业,撑起全市70%工业总量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组“奔跑”的数据:
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588亿元,2022年首破千亿达到1138亿元,2024年更是逆势攀升到1921亿元,基本每两年翻一番。2024年全区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增量在湖北省103个县(市、区)居第一。
掇刀区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创造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奇迹。
亿纬在掇刀十年不断扩规裂变,带动了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一枚小小的锂电池,主要部件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结构件等。在掇刀,这些部件都能找到厂家:隔膜行业全球第一的恩捷股份、结构件行业全球第一的科达利、电解液行业全国前三的新宙邦……
35家锂电产业头部企业聚集,由此在掇刀形成了一条“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电池产品应用—废旧电池回收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全国锂电产业发展潜力排行榜中,掇刀区产业基础全国第二、综合实力全国第四。
长城的落地,同样产生了强大的“磁吸效应”。短短几年间,精诚工科冲压件及智能悬架、曼德电子电器系统、诺博汽车内外饰、柳州五菱汽车底盘等5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相继落户掇刀区,形成了完善的汽车产业链配套体系。
2022年至2024年,掇刀的汽车产业产值从182.4亿元跃升至524.2亿元,正朝着千亿级目标迈进。
荆门石化的转型,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条,掇刀传统的化工产业也因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在石化产业上游,引进气体服务领域亚洲第一的盈德气体,为荆门石化提供稳定的氢气。在石化产业下游,招引玲珑轮胎,补齐了湖北作为汽车大省在轮胎制造方面的短板。国内防水材料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东方雨虹和科顺防水、全球最大的乙酸酯制造商谦信化工等一大批化工产业链企业相继落地掇刀的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
2024年,这家专业的化工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28亿元,化工产业的千亿梦想已接近现实。
有形之手精心呵护,小苗育成参天大树
掇刀,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刀掇巨石”而得名,千年前的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1800年后,这里孕育的产业奇迹,吸引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纷至沓来。他们试图揭开掇刀企业裂变、产业集群现象背后魔术般的奥秘。
观察这个地方的产业史,崛起不过30年。和很多地方相比,这里既没有地理优势、资源禀赋,也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配套设施起步都很晚,发展产业可谓先天不足。
没有一手好牌,更要拼一把。敢想、敢拼、敢干的掇刀人,将“忠、义、仁、勇、信”的关公精神演变成“创新、担当、实干、奔跑”的掇刀精神。
2015年,亿纬转型动力储能电池领域时,掇刀支持产业基金10亿元。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掇刀人也能一个月拼出来2000亩净地交付亿纬,7个工厂同时上马不是问题。掇刀的机关干部脱产两年多驻亿纬服务,这样的拼劲,能做到的地方不多。
招引长城时,最开始斩钉截铁的拒绝、中间330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最后义无反顾的牵手,是掇刀人挥之不去的记忆。“七上保定引长城,不引长城终不还”的决心和定力,也不多见。
掇刀崇尚“爱企如子”,对待企业和企业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用心、真心,有不足也能包容。
他们可以一个月为长城汽车招工6000人,落实7个住宿点超5000个床位;18天为亿纬配套项目科达利完成3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挖填及场地平整。
他们锲而不舍地跑省进京争取,开通“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江河联运”直航航线,每年帮格林美节省物流费用1.5亿元;协调各方开通全省首条动力型锂电池铁路运输线路,“铁海联运”直达广西防城港。
事实证明,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曹德旺先生曾说:“荆门(掇刀)是我亲自选定的地方,真的是一块投资的风水宝地!”他亲定掇刀作为福耀玻璃在中部地区的布局点,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布局在整车生产基地周边的厂区。今天,福耀荆门工厂成为福耀集团在全国10个生产基地中效益最好的基地之一。
2008年,“体操王子”李宁留下了“凤凰湖畔王子来”的佳话。李宁(荆门)产业园在掇刀区发展十余年,成为李宁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全国市场50%以上的李宁体育运动装备发自荆门。他说,“在这里投资,一切皆有可能!”
在掇刀,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在有形之手的精心呵护下,变成了“一定能”。
人口逆增16万,中部崛起产城融合新秀
统计表明,2010年到2020年,掇刀区净增12.3万人,平均每年净增人口约1万人。2021年到2024年,掇刀区人口又增加4.1万人。
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令小城市“发抖”的大背景下,掇刀区人口净增16万多,创造了中西部中小城市的人口逆势增长奇迹。
产业的不断集聚壮大,早已为此埋下伏笔。而依托产业基础的城市建设,又对涌入的人口增强了磁力。
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荆门市、掇刀区两级产城融合指挥部应运而生,抽调精兵强将脱产驻点办公,高位推动掇刀区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和运营工作。
“1+5+N”规划体系由此诞生,“1”即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总体规划;“5”即锂电、汽车、循环、石化、内陆港五个片区规划;“N”即综合交通、综合管廊(群)、电力、重要节点、给排水等专项规划,谋划项目168个、计划总投资281亿元。
有人戏称,今天的掇刀区,让归来的游子找不到路了。鳞次栉比的厂房间,崭新的跨高速立交桥、大型停车场、青年社区、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15分钟交通通勤圈、便民生活圈,彻底改变了以往“工业孤岛”的面貌。
30年前,城南的掇刀人逛街说“去荆门”,那时的掇刀人不会想到脚下的泥土地会成为未来的火热新城。而今,位于掇刀的双泉温泉、植物园、花博园,大小商圈不仅吸引着本地人,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掇刀承办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李宁李永波杯3V3羽毛球赛、“一越千里”汽车越野活动等大型赛事,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掇刀。
在全国各地文旅竞相在网上吆喝邀客的热潮中,掇刀以《我姓掇》为代表的“关公掇刀”题材系列短视频作品下场,独树一帜的风格瞬间收获超千万流量。一个不以文旅著称的区,将“文旅梗”玩火了。
今年清明节前,掇刀在长城汽车荆门工厂旁边打造的“华中第一锅·掇刀天元鼎”系列越野赛事,全国各地越野爱好者蜂拥而至,短短一周即有10万余人现场围观,引来2.5亿网上流量,从“汽车生产线”到“泥浆赛道”,掇刀区政企联手的一次无心插柳,却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一个个现象级传播的背后,让人们重新定义了“掇刀”,折射出这个产城融合新秀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中部小城,我们看到了“产业吸引人口—人口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升级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人与城,就像齿轮与发条,流水线养活了一个个家庭,而万家灯火又照亮了整座城市的未来。
在这一个个发展的奇迹中,或许就能找到掇刀将“不可能”变为“一定能”的密码。(记者 李秦 周桂)
- 上一篇:相机
- 下一篇:美国发现具尸体疑连环杀手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