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花滑女单破冰前行, 两小将创历史带来技术与艺术双突破

  • 2025-07-27 18:46:12
  • 868

冰刀划过新疆阿勒泰的冰面,15岁的王一涵以一套近乎完美的自由滑《雪原未竟之曲安魂诗》,让中国花样滑冰女单迎来历史性突破。

7月24日,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阿勒泰站成年组赛场上,哈尔滨籍运动员王一涵以总分215.28分刷新了中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历史最高分纪录。短节目中,她以72.53分的成绩实现突破;自由滑更以142.75分惊艳全场,其中技术分高达80.22分,三项都刷新了中国女单在国内比赛的历史最高分。

就在两周前,7月10日的济南站赛场,12岁的广东小将刘玉萱成功落冰萨霍夫四周跳(4S),成为首位在全国性赛事中完成这一顶尖难度动作的中国女子单人滑运动员。一天之内,她同时摘得少年高龄组和成年组两项冠军,实现“一日双冠”。中国花样滑冰女单因小将的崛起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冰上困境,中国花滑女单的低迷期

中国花样滑冰的寒冬,在今年初的哈尔滨亚冬会上显露无遗。本土作战的中国队,仅在冰舞项目收获一枚银牌,成为奖牌榜上的唯一收获。最令人忧心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双人滑首次在亚冬会无缘奖牌,六对参赛组合中仅排名第五。

国家队领队姚佳坦言,中国队目前“青黄不接”,没有很突出的双人滑组合。女单方面,曾被寄予厚望的安香怡受身体发育影响未能恢复巅峰状态,朱易的状态也出现明显起伏。

北京冬奥会后,隋文静/韩聪、彭程/金杨等老将陆续淡出冰场,新生代选手未能及时接棒。国内赛事体系不完整导致人才流失,从青年组到成年组的人员断层问题日益凸显。前段时间,隋文静宣布复出,希望勉力为中国双人滑撑起一片天。

破冰时刻,两小将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突破

本站比赛,王一涵让人看到了中国花滑女单的希望。这位2010年出生的哈尔滨小将在阿勒泰站的表现堪称完美。

短节目中,她高质量完成3Lz+3T、2A、3Lo跳跃组合,所有跳跃无失误,技术分42.39分,节目内容分首次突破30分大关。自由滑中,她更是在《雪原未竟之曲安魂诗》的伴奏下完成7个三周跳,包括高难度连跳3Lz+3T、3Lz+2A+2T和3F+2T。

王一涵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功。2024年,她以194.71分夺得中国女单首枚青年大奖赛(JGP)金牌;同年获大奖赛总决赛第四名。本赛季升入成年组后,她的短节目、自由滑、总分三项均实现跨越式提升,技术稳定性显著增强。

这位14岁的运动员已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在2025年7月的济南站比赛中,她还获得了成年组女子单人滑亚军。

当12岁的刘玉萱在济南站冰面上腾空而起时,中国女子花滑正式进入“四周跳时代”。7月10日,在俱乐部联赛济南站少年高龄组自由滑比赛中,她成功完成后内结环四周跳(4S)并稳稳落冰,成为中国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实现这一顶尖难度动作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

四周跳是花滑顶尖难度动作,要求在不足一秒的滞空时间内完成四周旋转,对力量、技巧要求极高。此前在女子选手中,这一技术领域几乎是俄罗斯运动员的专属领地。

刘玉萱的突破之路充满汗水与执着。出生于2012年11月的她每周训练6天、每天约5.5小时,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她的教练徐做人评价:“身体条件好,有活力,特别能拼搏,在冰场上摔跟头摔得特别严重,她也不哭,也从不说放弃。”

2023年5月与广州市滑冰协会签约后,刘玉萱一年内掌握全部五种三周跳,迅速跻身国内顶尖选手行列。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她作为花样滑冰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帮助广东队夺得公开组团体亚军。

未来征途,着眼下个奥运周期

王一涵和刘玉萱的突破推动了中国女单整体水平提升。王一涵以稳定性和艺术表现力见长,刘玉萱则在难度突破上引领潮流,两人形成“技术+艺术”双线并进态势。王一涵在2024-2025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单人滑项目季军,而刘玉萱则在2025年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获得女子单人滑铜牌。两位小将的成长轨迹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中国花滑的新希望。

今年大部分时间,刘玉萱在俄罗斯接受外训,师从培养出多位冬奥女单冠军的俄罗斯著名教练图特别利泽。这段经历让她“看到了国际顶尖的技术水平,也让她对整个表演的理解更为全面”。

年龄限制仍是两位小将面临的现实挑战。根据国际滑联规定,选手需满16岁才能参加成年组世锦赛和奥运会。这意味着王一涵可能错过2026米兰冬奥会,而更年轻的刘玉萱则需等到2029年冬奥会才有可能站上最高竞技舞台。

如今刘玉萱已将目标投向2028年冬青奥会,而王一涵则可能在即将到来的青年大奖赛中继续证明自己的价值。中国花滑女单的新时代,正在她们冰刀的划痕中悄然开启。

文|记者苏荇

图|视觉中国